头像

夜夜殇情

梦回孤客枕,听彻草虫吟。寂莫三秋夜,凄凉一片心

「粘住: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,忘掉了那些?」

 6年前  •   其他各类教程  •     •   1349  •   0

一个生物老师花一个小时来解释有丝分裂,一星期后只有三个学生记得那是什么。一位经理在演讲中介绍了一套新的战略方案,员工们都在热情地点头称是,然而第二天我们发现坐在前排的员工仍在无动于衷地执行旧的战略。为什么有些创意能铭刻在他人的脑海,有些却不能?那些成功的创意是天然有趣,还是被某些方法改造得有趣?
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·希思在他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中,不仅揭示了能够“黏”在脑中的创意特征,还对能让创意具有黏着力的方法做了阐释。事实上,这也是一本关于后天改造培育创意的书。
作者简介
奇普·希思(Chip Heath)
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。现居于加州洛斯加托斯。
丹·希思(Dan Heath)
奇普·希思的弟弟,杜克企业教育学院咨询师,前哈佛商学院研究员,Thinkwell新媒体教育公司创办人之一。现居于北加利福尼亚罗利市。
精彩书评
希思兄弟写了一本具有“黏性”的书。
——《华盛顿邮报》
很少有商业书既能做到内容丰富又对读者具有很强的诱惑力,但这本书做到了。
——《快公司》
是什么让一个创意具有黏性?更重要的是,作为本书读者的你该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具有黏性?这本书的作者天才地把畅销书作者马尔科姆·格拉德威尔在《引爆点》中的观点和史蒂芬·柯维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中的实践结合起来。
——《商业周刊》
目录
前言 让创意富有黏性
第一章 简约
第二章 意外
第三章 具体
第四章 可信
第五章 情感
第六章 故事
后记

 

粘住: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,忘掉了那些?

上一篇:
下一篇:
已有 0 条评论 新浪微博